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3节 (第1/2页)
众姑娘平日便摄于她身份尊贵,对她唯唯诺诺,眼下被她逮了个正着,越发不敢吱声,均细声细气赔罪。 程亦乔懒懒看了大家一眼,不耐烦朝花厅方向努嘴, “行了,别杵在这议人是非,花厅里戏台班子已准备妥当,去那边玩吧。” 众姑娘这才尾随她去。 不一会,程亦安一行抵达北府老太太正院大门。 院内有簇簇人声,并不喧哗,到了这里,程亦安便退至后头,让长辈们在前。 管事含笑领着四房的人进去,正厅当中是明间,摆着老太爷的遗像,绕过明间往里有一间极为宽敞的暖厅,此刻暖厅里便坐满了各房的长辈。 正北罗汉床上端坐一人。 只见她穿着一身织金团花如意纹云锦对襟厚褙,座下垫着宝相纹金丝绒褥子,饱满的耳珠坠着一对和田羊脂玉的圆珠耳坠,手里握着一串猛犸牙珠子,再无其他配饰,生得是眉长耳高,面相富态,看似眼底带着笑意静静听底下人说话,却是唇线微抿,端的是不怒自威。 嬷嬷将人引上前来,又退了出去。 四房老太太带着自家一房的人给老祖宗拜寿。 “今个儿嫂子仙寿,本该早来的,却是昨夜贪凉吃了些瓜,起了夜,今个儿便迟了些。” 长房老太太往人群看了一眼,颔首笑道, “弟妹客气了,来了便好。” 并无多话。 四房老太太便坐下了,余下便是其余子嗣磕头拜寿。 几位老爷拜了寿便退出去了,随后是太太们带着在室的姑娘磕头,大约是见多不怪,即便各房的人挖空心思讨好,老祖宗并未露出喜色。 她不喜欢劳师动众,“我这儿东西多,你们往后不必费这个功夫,人来凑个热闹,我就高兴了。”又一一给了赏赐。 程亦安是四房唯一的外嫁女,落在最后。 她磕头时,暖厅内忽然寂静无声,过去谁也不曾将这个丧母长女当一回事,孰知她不声不响成了公府世子夫人,凭着陆栩生那等盖世功勋,往后论封爵诰命她都要跟座上的老祖宗平起平坐了。 真真是草窝里出了一只金凤凰,叫人意想不到。 对,程家四房在整个程氏家族中,并不起眼,不起眼到什么地步呢。 老太爷那一代十几个兄弟中,他是庶出,论读书不上进,论性子温吞不出挑,以至于四房老太太嫁过来时,没少被妯娌们冷嘲热讽,看尽世态炎凉。偏生老太爷早逝,手里没攒什么家财,四房儿子多,不是要娶媳妇便是生孙嫁女,花银如流水,四房家底是整个程家最薄的一房,每年年底分红,四房均被人踩在最底下,老太太一一介女流闹不过那些男人,暗地里不知抹了多少泪,发誓一定要出人头地。 瞧,如今出人头地了。 有了一位国公女婿。 四房身份水涨船高。 长房老太太深深望着她,朝她招手, “孩 子,起来吧。” 程亦安将自己的绣件奉上,“侄孙女给老祖宗准备了一件抹额。” 她说的是“准备”而不是“绣”。 程亦安此时是极度心虚的,她不来不知道,这一来才晓得堂姐程亦晴从一月前开始准备,给老太太绣了一幅百字寿,妹妹程亦芊雕了个玉石挂件,那挂件里装着她亲自去香山寺给老祖宗祈福的长寿禄,就连三房的呆妹妹程亦枚也画了一幅画给老祖宗。 比起她们,程亦安让丫鬟花一日功夫绣的抹额简直是寒碜到家了。 她注意到,方才诸人拜寿,寿礼均让身旁的管事嬷嬷收着了,于是她也自然而然往管事嬷嬷手里送,不料老祖宗眼神却跟着那抹额走, “来,给我瞧瞧。” 很感兴趣的样子。 程亦安暗叫不妙,硬着头皮送过来,尴尬地给自己描补,“抹额手艺粗糙,望老祖宗见谅。” 老祖宗却接过来细细地看, “哪里,这针脚不是挺细密么,花样也别致。” 离得近的几位妯娌纷纷探过头,便是身侧的老嬷嬷也看了一眼,暗暗咋舌。 不能说不好,在寻常人家算不错的手艺,可这里是程家北府。 府上绣娘随随便便便能绣出比这好千倍万倍的抹额。 您老人家要硬夸,大家伙也是没法子。 程亦安颇有些无地自容, “侄孙女实在惭愧。” 自然有看不过去的要找茬, “这不像是安安的手艺,安安针脚素来灵巧,这抹额针脚细密归细密,却是严谨有余,灵动不足。”随后这人话锋一转,审视着程亦安, “莫不是攀了高枝,如今连老祖宗也不放在眼里了。” 她话音一落,上首的老祖宗忽然拉下脸, “当这是菜市场呢,由你挑挑拣拣的!” 程亦安万万没料到老祖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