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547章 野有木禾 (第2/2页)
从根部到半腰都是如此,碧绿喜人,而在半腰往上颜色又深了一些,近似翡翠,一根根手臂粗“树枝”并不笔直,而是先向上、之后又垂落下来。 “树枝”上接着一串串谷穗,但这些谷穗却远比宋文哲在地球见过的谷穗大得多,之前路过其他几座城池的时候,宋文哲也见到过这样能够结谷穗的“树木”。 甚至他还亲自摘下过一串谷穗,在碧玉色的谷皮包裹下,是近似白玉的米粒,只不过这些米粒颗颗都有拳头大小,那“树林”里的清香就是从这些米粒中来的。 上次回去,宋文哲还特地在网上搜索了一番,发现原来在地球上也有类似这样的“树木”! 名为“木禾”。 《山海经》记载:昆仑之虚,方八百里,高万仞。上有木禾,长五寻,大五围。 说的就是这种极为高大的、能够长出谷物的神奇“树木”。 这次进来,除了进入城池进一步了解新世界之外,木禾也是宋文哲的重要目标,他准备带一株回去,进行详细的化验检查,如果这些木禾之实能够被地球人实用,那么价值不言而喻。 目前地球上最高产的水稻也不过亩产千余公斤,而最近几年刚刚兴起的海稻虽然由地面上的平面种植变成海里的立体种植,但实际产量也仅仅是陆地产量的2倍。 只是海洋种植不同海域都有不同的环境,对于种子的培育、后续的照料很有考验,有时一次洋流波动就能够让一季种植颗粒无收。 但这些木禾却不一样,就宋文哲观察到的,一株15米高的木禾,上面的米粒就有近千斤,也就是说一株木禾就能够顶大华国一亩稻田。 如果这些木禾真的如古籍中记载的那样,一年四季常熟,那简直就是增产神器。 一株木禾能占多数地?巨城外的这片木禾林是一个包围着巨城东、东北两侧的一个环形带,具体数值不清,但宋文哲估摸着一亩地至少也种了3株木禾。 这还是土著的种法,要是配合现代农业的新技术、新管理方法,那就不止3亩了,还能更多。 而且木禾和普通农作物还不一样,或许城市的绿化也可以用这些来装扮,只要这些木禾真的能够如古籍中描述的那样,四季常熟、数百年常青不朽。 那人类或许真的不需要为粮食发愁了。 这种东西对于国家乃至整个地球来说都有很大的益处,不过一切都需要宋文哲将木禾带到地球去检查再说。 况且,宋文哲瞄准的并非木禾,而是想要成为新世界的代言人、地球的大使,这种能够留名史册的大利益,金钱上的利益已经不足以打动他了。 他的事业也绝非做一个两界倒爷,从这里弄点黄金、珠宝之类的东西到地球,又或者从地球带点什么工业品到这里来刮地皮。他希望能够找到一种让两边都收益的道路。 一个即将暴露在全世界视线内的新世界,肯定不能用普通的方法来开发,特别还是一个拥有超凡力量的新世界。 当然,宋文哲的屁股还是很正的,能收编、同化自然最好,即便不能,也要尽量保持友好关系。 怀着种种复杂的心情,宋文哲落到地面上,步行穿过木禾林,往巨城门口走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