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43节 (第3/3页)
,翻身欲拜,被鬼谷子伸手制住。张仪则完全沉浸于玉蝉儿的琴声里,两行泪水悄无声息地滴下,滑落在石头上。 鬼谷子跨上石头,并膝坐下。张仪猛然发觉,打个惊愣,忙拿衣袖抹去泪水,坐拢过来。 鬼谷子眼望张仪:“张仪,在听什么呢?” 张仪应道:“回先生的话,弟子在听师姐弹琴。” “琴声如何?” “感人肺腑,催人泪下。弟子听琴无数,唯有今日琴声令弟子心颤。” “是的,”鬼谷子点头道,“老朽看到了。”转问苏秦,“苏秦,你也在听蝉儿弹琴么?” 苏秦应道:“是的,先生。” “琴声如何?” “如泣如诉。” “哦?”鬼谷子抬头,“可曾听出她在泣什么?诉什么?” 苏秦摇头:“弟子听不真切。” “嗯,”鬼谷子赞道,“你能听出,已经不错了!” 张仪心里一动,急切问道:“敢问先生,师姐在诉说什么?” 鬼谷子转向童子:“小子,你来说说,你的蝉儿姐在诉说什么。” 童子正在闭目倾听,听到鬼谷子发问,头也未扭:“回先生的话,蝉儿姐在跟大雁说话。” “大雁?”张仪略怔一下,恍然有悟,不无叹服地点头道,“嗯,大师兄说得极是,刚才师姐看到大雁南飞,这才出来弹琴。” 鬼谷子没有睬他,继续问童子:“你的蝉儿姐在对大雁说些什么呢?” 童子又听一阵,摇头。 张仪急问:“先生能听出她在诉说什么吗?” “是的,”鬼谷子缓缓说道,“她在诘问大雁为何不守信用,为何不把该捎之物捎来。” “该捎之物?”张仪打个惊愣,“请问先生,大雁能捎何物?” 鬼谷子瞥他一眼:“你要关心这个,最好去问蝉儿。” 张仪知先生已经揣出他的心意,脸上一热,急急垂下头去。 “先生,”苏秦解围道,“如此细微之境,弟子能否听懂?” 鬼谷子应道:“只要用心,自然能够听懂。” “如何用心?” “将心比心,心心相印。” “如何做到心心相印?” “人心直通情、意。欲知他人之心,就要揣摩他人情意。听其琴,揣其情,摩其意,自通其心。” 苏秦喃喃重复:“揣其情,摩其意,自通其心。” “正是,”鬼谷子重申一句,“此为揣、摩之术。捭阖之术五花八门,首推揣、摩。” 张仪已经听出先生是在借机传授,精神陡来,大睁两眼:“请问先生,何为揣情?” 鬼谷子缓缓说道:“揣情就是度量他人之心。诗曰,‘他人有心,于忖度之,’讲的就是揣情。若是揣人,则要察其言,观其色,闻其声,视其行,然后推知其心之所趋。若是揣天下,则要透视国情,观其货财之有无,人民之多少,地形之险易,军力之强弱,君臣之贤愚,天时之福祸,民心之向背,然后推知其国运是盛是衰,是兴是亡。” 鬼谷子由此及彼,推而揣摩天下。苏秦、张仪如闻天书,似痴似迷。沉思有顷,苏秦问道:“请问先生,如何揣情?” “欲揣其情,首摩其意。摩为揣之术,揣、摩不可分离。” 张仪急问:“何为摩意?” “所谓摩意,就是投其所好,诱其心情。譬如说,对方廉洁,若说以刚正,此人必喜,喜,必泄其情;对方贪婪,若结以财物,此人必喜,喜,必泄其情;对方好色,若诱以美色,此人必喜,喜,必泄其情。是以善摩之人,如临渊钓鱼,只要用饵得当,鱼必上钩。” 苏秦、张仪再入深思。 鬼谷子见二人已入状态,缓缓起身:“习口舌之学,不知揣情摩意,就如聋子瞎子,若想成功,难矣。” 苏秦、张仪起身拜道:“弟子谨记先生所言,细加体悟。” 望着鬼谷子与童子的背影渐去渐远,张仪回过头来,转对苏秦,一本正经地说道:“苏兄,你说先生这人,肚里有多少宝货,尽可悉数倒出就是,偏是星儿点儿,让你我整天价日里瞎琢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