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05节 (第2/3页)
兵卒中总有小高手的,勉强能跃马而过。 接下来的两天内,恼羞成怒的曹仁抛弃了一切阴谋诡计,猛攻周瑜的营寨。 但在周瑜的运筹帷幄之下,江东的兵卒还是有惊无险的守住了营寨,牢牢的堵住了曹仁南下的步伐,与此同时,合肥的孙策也给周瑜带来战报,还有吕蒙的一千援军,孙策信誓旦旦的告诉周瑜,五日之内,必定攻克合肥。 “五日之内……”周瑜呵呵一笑,作为孙策的挚友,周瑜当然明白孙策的意思,就是让周瑜小心点,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别出什么闪失而已。 周瑜看罢信件,踱步出了军帐,来到营寨的高台之上,遥望着北方的曹仁大营。 夕阳西下,晚风骤起,周瑜轻笑道:“将我的古琴拿来。” 自有亲兵给周瑜拿来古琴,点燃火盆、香料,周瑜手抚瑶琴,轻轻的拨动琴弦。 就像忽然传来一阵暖流,周瑜的琴声如同和风拂面,叫人心神具静,悦耳的琴声渐渐高昂起来,隐隐有一股金戈铁马的气息,琴声铿锵有力,仿佛要撕裂云霄一样,听的人心神激荡,只想放声长啸。 就当人们忍不住想要张口长啸的时候,周瑜忽然按住琴弦,高昂激烈的琴声戛然而止。 呼啸的北风刹那间寂静下来,过了足足一炷香的时间,营寨上的旗帜忽然票动起来,旗角抖动,指向曹仁的营寨。 “哈哈哈……”周瑜猛的站起身来,一阵长笑。 知道周瑜计划的徐盛、凌操也豁然起身,直勾勾的看着飘扬的军旗,一脸惊异之色,虽然周瑜早就和他们说过五天之后会起南风,但两个人心中总归还是有些怀疑的。 周瑜笑罢,沉声道:“凌操听令!” 凌操揉了揉僵硬的脖颈,单膝跪倒在地,恭声道:“凌操听令!” 周瑜神情肃穆,一字一句的说道:“今夜子时,你带领两千兵卒,携带引火之物,赶至曹仁寨前放火!” “诺!”凌操恭声答道。 “徐盛!”周瑜接着说道。 徐盛也立即单膝跪倒在地,高声应道:“末将在!” 周瑜微微一笑,吩咐道:“凌操放火之后,曹营必定大乱,你带领两千兵卒杀入曹营,烧毁曹仁的粮草。不必和曹仁纠缠,直奔东方而走,我料过了子时,风向必定会转向西方,你只需在东方截杀曹兵即可。” “末将遵命!”徐盛激动的答道。 “吕蒙……”周瑜又将目光转向吕蒙。 吕蒙也学着二人的样子跪倒在地,恭声应道:“请大都督吩咐。” 周瑜犹豫了一下,这才慢慢说道:“吕子明!你现在就领兵两千,赶赴曹营以北三十里处设伏,如果曹兵在此处休息,你立即放火烧敌,如果曹军不在此地休息,就地截杀曹军,你可做得到?” 吕蒙立即应道:“末将定然尽心尽力、拼死杀敌,不辜负大都督厚望。” “很好!”周瑜点了点头,挥手道:“众将各自准备去吧!” 吕蒙今年二十余岁,是孙策将领之中比较年少的,而这次周瑜却将最后一击的任务留给了吕蒙,可见周瑜对吕蒙的重视之心。 有人要说了,吕布现在不是十分鲁莽,不学无术吗?和后来白衣渡江的吕蒙相差天地,周瑜怎么会把这么重要的任务交给吕蒙呢? 第二百三十四章火烧曹仁 有句成语说的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的。其中的“士”说的就是吕蒙吕子明,传说中吕蒙年少之时好游玩、武艺,不愿意读书。但有一日吕蒙忽然顿悟,潜心求学,终于学的一身本领。 鲁肃见到之后便笑着对位开玩笑说:“现在,你的学识这么好,既英勇,又有如谋,再也不是吴下的阿蒙了。”吕蒙答道:“人别后三天,就该另眼看待呀!”吕蒙的话,原文是“士别三日,刮目相待。”后来的人,便用“士别三日”这句话,来称赞人离开后不久,进步非常快的意思。 可以说,吕蒙是浪子回头的典型代表,但也有个前提条件,那就是吕布这个人一定非常聪明。 你让一个傻子再刻苦读书,高考也考不上清华北大的,就像苦逼的蜘蛛一样,蜘蛛再刻苦码字,也比不上罗贯中、吴承恩这些神人的。 由此可见,吕蒙的天赋惊人。但凡天赋出众之人,都不缺乏随机应变的能力,所以周瑜才将最后截杀曹仁的重任交给了吕蒙。 吕蒙接到了军令,就点齐两千人马匆匆走了,徐盛、凌操也各自准备去了,高台之上只剩下周瑜一人,竖立在夜空之下,星光熠熠。 “呼……”凌操吐出一口热气,像贼一样蹑手蹑脚,慢慢的靠向曹仁的营寨,其实他根本就没必要这么小心,杀人放火本来就是明目张胆的事,凌操只是由于心理压力过大,下意识为之而已。 就算凌操再小心,还是被巡营的兵卒发现了,可凌操却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只觉得胸中通畅无比,高声喝道:“引火……放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