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旌旗_第124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24节 (第1/4页)

    在同一时间里,三个战场展开血腥厮杀,其中最不为人关注的就是高览和乐进的厮杀,最令人关注的就是陷阵营的战况。

    八百陷阵营用盾牌和钢刀组成一座刀山,层层推进,势不可挡。而曹操的弓弩手已经箭雨倾泻到陷阵营将士身上,但盾牌和重铠让羽箭的杀伤力降低到极点。

    “陷阵……陷阵……”随着慷慨激昂的呼喝声,弓弩手外围终于被悍不畏死的陷阵营将士冲开一道缺口。

    如果说曹操的步兵和陷阵营相比,就是饿狼和老虎的区别,那么曹操的弓箭手也就是一只兔子,根本就做不出有效的抵挡,几个呼吸之间,上百名弓箭手就惨遭乱刃分尸。

    李重看到战局发展到当前状况,立即叫太史慈带领两万兵卒出战,接应高顺。

    在士气上,高顺已经占据上风,那么李重就要得到实际上的利益了,在战场之上,只有斩杀敌军才能算是真正的战果,其余的都是虚幻。

    别看现在高顺占据上风,但是别忘了,于禁手中足足有一万兵卒,高顺就是能击败于禁,手中的五千兵卒也剩不下几个了。精锐士兵不是用来做炮灰,而是用来一锤定音的。

    太史慈带出的两万兵卒就不是精锐,而是混编部队。

    李重的目的一眼就可以看穿,就是想要吃掉于禁这一万兵卒,现在就看曹操如何应对了。

    在李重看来,曹操无外乎有两个选择,第一,就是派兵迎战,这个李重最喜欢了,他的实力比曹操强,能硬碰硬最好不过了。

    第二,就是曹操避战不出,让于禁收兵回营,虽然李重不愿意见到这种情况,但是能打击一下曹操的士气,李重也是求之不得的。

    第二百八十一章现学现卖战曹操

    太史慈领命去了,不多时,太史慈就带这两万大军出了营门,一步一步向战场压去。。

    和太史慈一起领兵的是郭淮和沮鸪,这是李重最新招揽来的将领,郭淮郭伯济这个名字李重自然不会忘记,那可是曹魏势力后期的著名将领,而沮鸪是沮授之子,也算是小有名气,李重将他们收于帐下也很正常。

    此外,李重还在河北进行了一系列遍访人才的举动,倒也招揽了不少部下,用兵之时不至于捉襟见肘。

    两万步骑混编的军队一出营门,就以排山倒海之势压向于禁的军队。

    此时于禁正在调兵遣将,准备对付高顺的陷阵营,一见到太史慈大兵压境,立即就请示曹操该如何应对。

    曹操也不甘示弱,立即叫夏侯惇带兵两万迎战,同时命令于禁尽快摆脱高顺的纠缠。

    高顺见好就收,也不追击于禁,实际上战事已经不是高览和于禁主导了,李重和曹操已经接过战场的指挥权。

    曹操和李重各自站在高台之上,观察整个战场,用各色的令旗和战鼓指挥军队的行动。

    泗水之滨是一望无际的平原,视野极好,所以曹操和李重能够很轻易的察看战场的大局,但某些细节,就不是人眼所能看清的了,不过这对李重来说不是问题,再怎么说,李重也是穿越人士,装备这望远镜这个战场神器,虽说质量差一点。。

    太史慈和夏侯惇的军阵慢慢靠近,开始了第一轮攻势,双方的手段都中规中矩,第一次出手都是用箭矢杀敌,选择压制对手。

    大规模的战争,一旦弓箭手放箭,简直是遮天蔽日,数千只羽箭在天空划过,密密麻麻,落入对方的军阵之中,立即就能让军阵的密度下降一个层次。这不是箭矢的杀伤力太大,而是双方的兵卒装备不好,前文说过,双方出战的兵卒都不是精锐之师,炮灰就要有炮灰的觉悟。

    “很好!”看到双方的伤亡差不多,李重点头说道。

    李重身边的文武虽说也很鄙视李重的黑心肠,不把自己的兵卒当回事,但也都齐声附和道:主公英明!

    李重英明不英明就不知道了,但曹操却绝对算得上英明神武,曹操见到压制不住李重,立即下令,军阵分散,以便减少兵卒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