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28节 (第3/4页)
,这才欲势未消的扎在地上,这不是枪没力气,不能伤人,而是钢枪前面已经没有曹兵阻挡了。也就是说,赵云这一枪投射的距离超过了一百步,刺穿了于禁的军阵。 之所以要抛出手中的长枪,射杀敌军,除了要在于禁的军阵上打开一个缺口,赵云的另外一个目的就是想要省些力气。 青釭剑出鞘,寒芒炸闪,赵云顺着钢枪刺出的缺口冲进敌阵,掀起一片腥风血雨。 赵云手中有了一把削铁如泥的宝剑,杀起人来省力多了,无论是枪杆(古代的长枪都是木杆的)还是铠甲,还是人的筋骨,都一剑斩成两段。青光缭绕之下,死在赵云手下的冤魂已经超过三十余人。 如虎添翼,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第二百九十三章战场最佳男配角 五百精骑呐喊一声,跟着赵云杀入敌阵,就如同往羊群里放进一只猛虎,于禁的追兵顿时慌作一团。 不是曹操的兵卒素质太低,实际上古代的军队都这样,主帅作为全军之胆,承载者整个军队的希望,主帅一死,军队就会群龙无首,不知进退。 最著名的例子就是长平之战,赵括一死,四十万赵军立即就投降了白起,结果造成了中国军事史上最残酷的杀俘事件。但是别忘了,赵国的四十万雄兵可都是百战精兵,实力并不弱于白起的秦军。 曹兵一旦不能列阵抵抗,根本就抵御不了骑兵的冲击,赵云带领的河北精骑胯下都是高头大马,身披皮甲,再加上人的体重,猛冲起来力量何止千斤。对付步兵完全可以用碾压来形容,骑兵根本就不用浪费力气,只要控制好战马的方向,把钢刀放到一个好的位置就可以了。 五百河北精骑只用了一个冲锋,就凿穿了于禁的军阵,留下一地断臂残肢,血肉之泥,还有一群惊魂未定、脸色煞白的曹军。 赵云和裴元绍立即就觉得高估了于禁的追兵,如果能大胆一点,将军阵排列的再宽一点,就能一举击溃曹军了。 其实这也是于禁的兵卒不够强硬,什么样的将领带出什么样的兵卒来,于禁这个人精通兵书战策不假,武艺也不错,但是于禁在血性上还要差上一点。这也是于禁被赵云一枪刺死的主要原因,要是换做曹洪,二话不说就得一刀反劈回去,和赵云来个同归于尽。 但是没有如果,曹操看重的是于禁的稳重,但也正是因为稳重害了于禁。 对待三国时期最著名的杀人狂,稳重是不够的,或者说于禁是没资格稳重的,能和赵云稳扎稳打的只有张飞和马超二人,其他人都得拼命。 赵云立即冲着裴元绍大喊道:“裴元绍,你我各自领兵冲击曹军。” 裴元绍点头应,招呼身后的骑兵一声,掉头杀了回去。赵云也不甘示弱,捡起插在地上的钢枪,再次冲向曹军。 两队河北精骑在曹军之中往来冲杀,就像两条翻滚的巨龙一样,所到之处,人仰马翻,血流成河。 不到一刻钟时间,于禁带来的追兵就死伤大半,四散奔逃。 没有任何犹豫,赵云和裴元绍立即各自带兵追杀下去,能杀一个曹兵是一个曹兵,两个人都懂得这个道理。 人是跑不过战马的,就是于禁手下的骑兵也跑不过赵云精挑细选出来的河北精骑,更何况,赵云手下的骑兵还能在马上开弓放箭。战场逐渐变成一个大的围猎场,只是猎物变成了人而已。 也不知道是哪一个曹兵率先丢下武器投降,渐渐的,战场之中曹兵都开始举手投降。 见到曹兵不在抵抗,赵云和裴元绍也开始指挥兵卒控制俘虏。 查点一下,两个人足足抓了八百余曹兵,于禁一共带了三千追兵,被赵云和裴元绍一阵冲杀下来,死伤超过一千五百人,再加上这八百俘虏,三千的军队足足折损了两千三百人,可以说是大获全胜。 剩下的六七百曹兵自然是逃跑了,李重留下来断后的骑兵战斗力确实强,但他们也只有一双手而已,人家要逃跑,也不可能做到逐个追杀。 将俘虏捆绑起来,赵云忽然想起一个难题,于是问道:“裴元绍,这些俘虏该如何处理?” 裴元绍听得心里直骂娘,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