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39节 (第2/4页)
李重的运气不错,昨夜驻守成县的高顺终于带着八百陷阵营赶回大营,给李重增添了几分攻坚力量。这几天以来,高顺一直没有参战是有原因的,无论如,李重也要留一些底牌,而高顺驻守的成县就囤积了李重一半的粮草,本来高顺应该和太史慈一起参战的,但曹操和李重交战的速度太快了,高顺竟然没有赶上博县的大决战。 所以高顺麾下的八百陷阵营保持着相对完整的战斗力,也是这次攻坚任务的主力。 以八百陷阵营为班底,高顺带领三千兵卒攻击夏侯惇防线的西南角,也就是夏侯惇军阵紧挨着汶水上游的地方。 同时周仓也带领两千兵卒和高顺对称攻击,也就是攻击夏侯惇军阵挨着汶水下游的地方。 这是步兵队步兵的战斗,如果高顺能攻破夏侯惇的防线自然皆大欢喜,如果攻不破夏侯惇的防线,高顺和周仓也要尽量拉薄夏侯惇的军阵,给骑兵正面冲击的大好机会。 负责正面冲击的是太史慈,高览,赵云三人,他们各自带领一千骑兵,冲击夏侯惇军阵的弧顶之处。实在没有办法,他们只能选择这个地方了,要是攻击高顺和周仓攻打的地方,都用曹军动手,人家一闪开,哥几个就带着骑兵冲进汶水了。 剩下的兵卒当然是由李重亲自带领,等着收拾残局了。 申时,随着曹操开始指挥军队渡河,周仓和高顺也指挥部队前压,战场上响起震天的战鼓之声,震人心弦。 咚……咚……咚…… 曹操浑然不顾李重的攻势,带着曹纯在浮桥北岸驻马而立,盯着人马嘈杂的渡河队伍,高声喝道:“伤兵先行,辎重次之,骑兵再次之,步兵后行,但有抢先渡河者,立斩不饶。” 曹操说罢,策马闪开浮桥的通道,曹纯则带着二百虎贲军拔刀而立,钢刀寒光闪烁,逼迫渡河的军队严守军令。 这不是吓唬人,真有人抢先渡河的话,曹纯的钢刀一定毫不留情,曹操早就有交代过曹纯,但有抢先渡河者,立斩不饶,没有人可以例外,就连许褚、夏侯惇等人也包括在内。 随着乐进开始渡河,双方也打响了血腥的攻坚战。 高顺和周仓带领着步兵,排列出密集的军阵,一步一步的走向夏侯惇的防线。 距离夏侯惇军阵二十步,曹兵的弓箭手开始冲着河北兵卒泼洒箭雨,弓箭手并没没有统一的指挥,所以羽箭乱飞,犹如飞蝗。 高顺和周仓前排的步兵立即举起盾牌,抵挡飞射而来的羽箭,一时间“夺夺……”的箭矢入木声络不绝耳。 但除了前排的刀兵,后排的河北兵卒都是长枪兵,并没有盾牌护身,随着距离接近,曹军的羽箭开始给河北兵卒带来大量的伤亡,兵卒惨呼着倒在沙场上,但周仓和高顺显然早就有心理准备,随即就指挥身后的兵卒填补空位。 两军相接,曹兵奋力刺出手中的长枪,河北兵卒则用盾牌顶在身前,死命向前推进,意图挤退曹兵,同时用钢刀在盾牌缝隙之间乱捅。 几乎在眨眼之间,双方的兵卒就倒下一层,鲜血在地上到处流淌。战斗一开始就陷入白热化,兵卒伤亡人数直线上升。 夏侯惇骑着战马在防线之内往来奔跑,声嘶力竭的呼喊兵卒抵抗,不时命令亲兵砍杀逃跑的兵卒。 而高顺依旧没有指挥陷阵营动手,现在曹兵体力充足,并不是陷阵营出击的最好时机,高顺不想让陷阵营伤亡太大。 随着步兵交战愈发惨烈,太史慈也按耐不住了,带着一千骑呼啸而出,正面直冲夏侯惇防线。 骑兵冲阵,声势骇人,滚滚的马蹄声震慑人心。 太史慈抢先动手,赵云和高览则冷眼旁观,不是他们不想上去帮忙,关键是战场太过狭隘,他们二人要是再领人动手,骑兵就没有迂回的空间了,实在是得不偿失,甚至都有友军相撞的危险,还不如车轮战呢。 太史慈一动手,夏侯惇立即大喝一声,命令军阵弧顶之处的兵卒两边分开,给许褚留下出兵的缺口。 许褚也毫不犹豫的带着一千骑兵迎战太史慈,两人都知道,此次交手绝对不会出现缠斗的情况,所以都把马速提到极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