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旌旗_第148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48节 (第4/4页)

军,凌统和吕蒙带领五千兵卒,自牛辅赶赴石城,与朱桓隔城相望,寻机进入石城,协助朱桓守城。

    但事情哪有那么简单,黄忠一看到周瑜派出援军,立即将攻城的任务交付给庞统,自己带领三千兵卒阻挡吕蒙和凌统。

    吕蒙和凌统两员小将初生牛犊不怕虎,在暮色中双战黄忠,杀得天昏地暗,旗鼓相当。看的朱桓欣慰不已,暗道东吴英才不断。不过二人到底还没成年,耐力不足,和黄忠拼杀了百余回合,力竭而退。

    不过这也震慑住了黄忠,让老将没敢带兵冲杀,一时间黄忠和凌统、吕蒙二人陷入僵持之中。

    小战场黄忠和吕蒙、凌统二人势均力敌,主战场庞统依旧死死的压制住朱桓。

    和黄忠相比,庞统少了一丝铁血气息,但用兵却更加诡异,声东击西,虚实相间,打的石城岌岌可危,破城只在旦夕之间。

    到了第三天,凌统和吕蒙依旧没冲过黄忠的封锁,而且二人手下的兵卒都已经疲惫不堪了,没办法,黄忠有轮换的兵卒,他们二人可没有,无奈之下,二人只好先行撤兵到丹阳,留下孤城一座。

    援军败退,吴军士气低落,荆州兵卒士气大涨,黄忠趁机回头攻城,攻势一浪超过一浪。到了最后,黄忠更是纵马来到城下,连发数十箭,箭箭不空,射杀了数十名吴军,清空这一大片城头,吓得吴军心惊胆战,荆州兵卒趁机攻上城头。

    转眼之间,石城三面城墙尽皆失守,朱桓无奈之下,只得带兵突围,直奔丹阳去了。

    哇咔咔,这个月终于没断更,我可以休息一天了。累死了,最后,谢谢各位捧场、订阅的书友,万分感谢,是你们给了蜘蛛坚持下去的信心。

    第三百三十五章以退为进诱黄忠

    突围也不是那么容易的,黄忠的三万大军四面合围,朱桓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才逃出生天,但也落得个旧伤复发的下场。

    丹阳是个大县,要比石城县还要大一些,但想要久守也不太容易,突围之后,朱桓手下只剩下三千余人了。然而此时此刻朱桓的心思却不是放在守城上,因为朱桓发现一个更大的问题,那就是凌统和吕蒙二人竟然不在丹阳城中。

    几日鏖战之后,两名小将手下应该还有三四千人,合兵一处的话,朱桓能凑上五六千人,再召集一些壮丁,守个十天八天的,朱桓还是很有把握的。

    但这二人为什么没有回到丹阳城中呢,朱桓立即陷入沉思之中,足足过了半个时辰,朱桓好像明白了什么,嘴角流出一丝笑容,吩咐道:“来人,立即召集丹阳的壮丁协助守城。”

    朱桓手下的各级军官立即点头应是,朱桓又补充道:“此次征兵,必须要招募四道、到五千兵卒,而且必须人人披甲,手持刀枪。”

    这时一名副将施礼问道:“将军,末将认为……新招募的兵卒战斗力远逊于老兵,把兵刃衣甲用到他们身上,是不是有些不值呢?”

    朱桓微微的点了点头,沉声说道:“此事我自有计较,不比多言,尔等依令行事即可。”

    各级官员轰然应是,朱桓心中叹道:“不管吕蒙凌统为什么领着兵卒消失,大都督有什么安排,自己已经尽到最大的能力替他们掩护了,接下来的胜负,已经不在自己的掌握之中了。”

    朱桓在丹阳城中整兵再战,黄忠在石城县休养生息,但这平静只持续了两天,黄忠就再次出兵攻打丹阳。

    朱桓抵挡了五日,就挡不住黄忠的攻势了,无奈之下只得撤兵秣陵。建安八年(203)一月,刘备和孙策的争斗发展到另外一种情况,山阴县的孙策依靠地利人和的优势,渐渐搬回劣势。

    不管怎么说,孙策在兵源,物资等等方面都占据很大优势,只要不出现什么决定性错误,能反败为胜不是什么难事。除非张飞能够一鼓作气击败孙策,但那是不可能的,孙策独自起兵,什么样的阵仗没经历过。

    而周瑜这里情况却愈发危险起来,刘备在牛渚只守不攻,派黄忠攻城略地,已经逼近到秣陵附近。

    秣陵是江南重镇,其重要性就不多言了,一句话就可以解释,秣陵就是南京。

    一月中旬,江南已经有了一丝丝暖意,秣陵城下却依旧寒气逼人,不是因为冷,而是因为杀气。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