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74节 (第3/4页)
夏还在刘备手里呢?那有什么关系,封官和有没有地盘没有任何直接联系。 李重封文聘为江夏太守,之时表明一个态度而已,让文聘知道,自己很重视他。 连续教育了曹操和刘备,李重也该偃旗息鼓了,下面要做的就是如何安排明年的战略计划。着李重早有腹稿,首先李重安排的就是浪荡渠以北的防御问题,赵云屯兵雎阳,和陈留的太史慈遥相呼应,镇守河北集团的南线战场。 其次李重就是给甘宁和周泰布置任务了,他们要和张辽配合,攻打九江、庐江二郡,这个任务一点也不难,张辽手中有三万多兵马,独立应付战事都没问题。甘宁和周泰的主要任务是统御水军,防止刘备北上。 虽然李重的水军肯定比不上刘备的水军,也不是摆设,就算打不过江南水军,多多少少还能起个耽搁时间的作用,给张辽留下准备时间。 实际上这是一个练兵为主的调兵活动,就算刘备不主动进攻,甘宁和周泰也会主动上门挑战的。 补充一下,在李重的军事计划中,甘宁是要屯兵江都,周泰是要屯兵历阳的,以便将来和江夏的文聘相互呼应,共同布置大江防线。 但无论是甘宁、周泰、还是文聘,他们都不是水军统帅,水军统帅是周瑜。不过周瑜在大多数时间里都是一个挂名的主帅,只是负责练兵计划,训练计划而已,真正的水军统帅还是甘宁。 这也是李重制衡周瑜的手段,不过周瑜也没什么怨言,李重这么做很正常,再怎么说还是甘宁更得信任。 到了现在,建安九年的战局已近接近尾声了,李重没有立即回转邺城,主要是想看一下关羽的结局如何。 关羽这一路上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那就是有惊无险。 太史慈一直关注濄水战场的情况,得知李重大获全胜,立即带领三千轻骑南下,准备截杀关羽。没出任何意外,在阳夏县,太史慈和关羽不期而遇,二人展开一场厮杀,不过这次关羽真被逼急了,只用了一百余招就逼退了太史慈,带领残兵直奔许昌而去了。 不过关羽也就是逼退了太史慈而已,并不是打败了太史慈,实际上关羽的情况更接近于夺路而逃,他还要应付太史慈的随后追杀。 实际上太史慈也不完全不是关羽的对手,自从在徐州被吕布重伤之后,关羽的战斗力就下降了一个档次,比不上赵云、马超、张飞这些人了,短时间内的爆发还可以,但耐久力差远了。太史慈这种武将可不是关羽在一百招、二百找就能解决的,关羽胜的快,只不过是关羽现在敢拼命,而太史慈不愿意和关羽拼命而已。 太史慈当然不愿意和关羽拼命了,拼命是战败一方才会用的手段,太史慈现在要做的就是慢慢消耗关羽的实力,然后坐山观虎斗,等着看曹仁围攻关羽了。就这样,太史慈一直追杀关羽到了新汲县附近、洧水东侧,进入颍川郡,这才装作战马体力不支的样子,放缓了追杀关羽的举动,慢慢掉在关羽的后面。 事实证明,坏心眼儿的人是不会有什么好下场的,太史慈想得很美,但很可惜,曹仁也是这么想的。知道了刘备惨败,曹仁也带着三千轻骑南下了,想要在新汲县附近截杀关羽,曹仁的心思也是痛打落水狗可以,但和关羽拼命,那就免了吧。 当然,要是能阻止一下关羽,让追击的太史慈和关羽拼命,自己坐山观虎斗,那就更好了。 两个二货都怀揣着小心眼,出工不出力,结果就可想而知了。 本来关羽都有些绝望了,当时真是前有拦路,后有追兵,自己这边又人困马乏,还要面临太史慈和曹仁两员猛将的围攻,能不能活着回到许昌都是问题? 但一交手,关羽就发现曹仁是个样子货,自己只折损了一些兵卒,就有惊无险的通过了曹仁的防线,渡过了洧水。 关羽也不傻,稍一思索就明白了太史慈和曹仁二人的小心眼,发出一阵嘲弄的笑声,过了洧水,施施然到新汲县休整去了。 第三百八十章屁民的幸福生活 夕阳无限好,小关跑路了! 关羽走的干净利落,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太史慈和曹仁可就有点尴尬了,两个人相距不过十米,各自翻着白眼,用眼神无声的交流着。 曹仁:太史慈,你这个二货,你手下那是骑兵吗?跑的比乌龟还慢吧? 太史慈:曹仁,你还有脸说我,你手下的兵卒都是木头桩子吗?连人困马乏的关羽都挡不住,你怎么不去死! 曹仁:你少来,我怎么没挡住关羽了,是你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