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78节 (第2/4页)
险的。 李重又拿出逆向思维来推断,自己如果站在刘备的立场上会怎么做,刘备会不会对自己薄弱的地带下手?想到这里,李重忽然发觉一个自己一直忽略的问题,脸上露出一丝难得的笑容来。 有了初步打算,李重又细细的演算着,生怕自己的推断会出现一丝一毫的纰漏。这一次李重算是筹谋天下了,要将曹操和刘备都玩弄到股掌之上,不免有些心惊肉跳。不过李重经过长时间的思考,觉得自己的筹划不会有太大的失误,就算失败了,也不会是灭顶之灾,顶多是拉长战争的时间而已,这才定下心来。 打了第二天,李重下达了一个令人震惊不已的军令:赵云和张辽将祏县和下邳交给周仓和曹性二人驻守,各自带领一万精兵赶赴洛阳助战。 这个消息传出来,不但李重手下的将领表示不妥,就连曹操和刘备都感觉李重太过激进了。 ………… “李子悔疯了!”洛阳之内的曹操是这样说的,身边的贾诩、司马懿、荀攸等人也不住的点头。确实,无论站在什么角度上,李重这种做法都不合适,诚然,赵云和张辽一旦到了洛阳,会给曹操造成极大的压力,攻下洛阳也是有可能的。 但是,就算再来三个赵云和张辽,洛阳也不是能一击而破的,那么这段时间李重的南部防线怎么办?刘备会坐失良机吗?很显然这是不可能的,大耳贼做梦都想入主中原呢。 难道刘备和李重签订了什么盟约?这个不可能了,李重又不是三岁孩子,怎么会相信盟约这种东西,谁要是相信哪张废纸,谁就是天字第一号大傻……逼。 就在众人议论纷纷之际,许褚忽然插言道:“这会不会是李重放出的假消息,就算是我,也不会做出这么白痴的举动。” “不会,斥候早就反复探查过了……不对……不对……我好想有点明白李子悔的意思了。”曹操摇头一笑,忽然慢慢说道。 但等到到众人问起曹操到底想明白了什么,曹操却不说话了,也和李重当初一样,陷入苦苦思索之中。 什么用好奇心强一些,刚想追问,却见到老奸巨猾的贾诩陷入痴呆之中,心中一动,知道贾诩肯定是顾忌什么,也牢牢的闭上嘴巴。 贾诩确实心有顾忌,大事独谋,这个道理很简单,曹操既然不说,肯定有自己的理由。胡乱追问反而不美,贾诩甚至努力的魂飞天外,不去想这件事,万一真的猜出来曹操的心思,不一定是好事。 曹操这里的反应极为迟缓,过了好几天,曹操才派人给凉州的闫行下令,命其带兵一万,来洛阳助战。 再看看襄阳的刘备有什么反应,刘备听到李重将赵云和张辽系数调往洛阳,高兴的差点没在椅子上蹦起来。多少年了,刘备一直都想入主中原,但自从被曹操撵到新野之后,刘备就再没见过中原的土地,这一次李重和曹操终于拼出火气来了,机会难得啊! 想到这里,刘备甚至有种幸灾乐祸的感觉,曹孟德,你也有今天,哈哈,要不是你犯浑攻打虎牢,我还没有这个机会呢。 但刘备转念一想,又觉得不对,曹操和李重都不傻啊,甚至刘备一直有点自卑心理,他觉得二人都比他聪明一点,不应该犯这种低级错误啊!犹豫了一下,刘备决定,还是找诸葛亮商议一下为妙,诸葛亮这人虽说打仗不是那么出色,但大局观还是可以的。 一想起打仗,刘备就觉得窝火,自己手下也有人才啊,徐庶和庞统都精通兵书战阵,可是……哎! 不多时,诸葛亮来到刘备的房间之内,见礼之后,刘备将李重调兵的事情讲述一遍,随机沉默下来,给诸葛亮留下思考的时间。 大约过了一炷香时间,诸葛亮才慢慢说道:“主公,亮认为,主公不应该出兵北上,还是暂且观望,坐山观虎斗为妙。” 刘备眉头一皱,问道:“孔明为何如此之说,如今曹操和李重激战正酣,这是我军北上中原的大好时机,如要按兵不动,一旦曹操和李重分出胜负,我军何时才能再觅得如此良机?” 刘备还有句话没说出来,刘备心里认为,还是李重的胜算大些,不是说曹操不如李重,而是李重是属于进攻一方,进退皆由己。曹操困守孤城,也没有什么援兵可以调动,守得一时简单,守得一世难上加难啊。 一旦李重攻下洛阳,立即就会把赵云和张辽再次调回南线,到时候自己可就失去一个天赐良机了。 诸葛亮慢慢说道:“如今李重虽说露出破绽来,但谁知道是不是李重故意为之,引诱主公北上,如果赵云等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