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78节 (第4/4页)
宁在江都的水军也跑得飞快,刘备刚一动手,就在人沿着海岸线北上,逃之夭夭了。 中路也是一样,文聘套的同样跟兔子一样快,刘备刚一到达陈国,文聘就和周仓退守梁国的雎阳了,在陈留以东,这也是他们所能站脚的最大一座城池。 陈留的太史慈刚要出兵抵挡刘备,许昌的关羽就做出出兵的姿态,两个人在扶沟县打了一个照面,都心有戚戚,便各自收兵回城了。 关羽怕的是曹仁趁机偷袭许昌,太史慈怕的也是曹仁趁机偷袭陈留,可以这么说,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关羽和太史慈只能起到威慑作用,都不会离开自己的防线的。 但战况顺利并不代表刘备就高兴了,恰恰相反,战况越顺利,刘备心里就越没底。有时候,没打出来的拳头才是最可怕的,至少刘备已经看出一些倪端来了。 刘备也看出来了,李重并不是一点准备没有,最起码,沿途攻克的各县都是空壳子,粮食等物资早就被搬运一空了。 什么?你问有没有给老百姓留下糊口的粮食,当然没有了,那不是变相资敌吗,李重又不是烂好人,只给抛弃的各县百姓留下一个月的粮食。一个月之后他们该怎么活下去,那就是刘备所选要考虑的问题了。 于是仁义无双的刘皇叔只能接管这些悲催的老百姓,用有限的军粮供养他们,这让大耳贼觉得非常吃亏,好吗?我这是做慈善来了,还是打仗来了。 可是不管怎么说,刘备这个黑锅是背定了,如果刘备对这些百姓稍微差一点,肯会会流言四起,什么大耳贼抢夺百姓粮草了,大耳贼冷酷无情了之类的,绝对能把刘备多年以来积攒的名声毁于一旦。 张飞打下广陵之后,刘备就严令张飞不得冒进,宁可坐失战机,也不能出现任何纰漏。这事是表面意思,张飞和刘备多少年的交情了,怎么会不知道刘备的心意。这个军令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翼德,慢点走,先看看情况再说。 不光张飞行军跟蜗牛一样,刘备自己也是一步三停,斥候撒出上百里,一副如临大敌的样子。如果不是斥候每天都回报洛阳战事激烈,刘备都不怎么敢往前走了。 这很正常,李重这个空城计太吓人了,刘备总觉的身边全是李重的伏兵。 当然,这只是刘备的错觉的而已,一直打到祏县,刘备也没见到伏兵的影子。刘备无奈之余也只能一咬牙拼了,大军一改慢吞吞的节奏,疾风骤雨一般扑向雎阳。 巍峨的古城如今已经变成人间地狱了,三面城墙血肉模糊,腥气扑鼻,地上一堆堆血肉模糊的很近,烧毁的云梯冲车随处可见。 双方的兵卒也没有交战之前意气风发的精神状态了,都无精打采的站在城墙上下,用略带仇恨的目光看着对方。 由于李重的攻势十分猛烈,荀攸等人曾经无数次进言,希望曹操从各地抽调兵卒到洛阳驻防,比如在益州,完全可以调动三万兵卒出来,但曹操手下的谋士将领每次这么说,曹操都用一句话打发回来:“时机未到……” 谁也不知道曹操口中的时机是什么?谁都想知道曹操口中的时机是什么,却没人敢问。 建安十年四月初五,曹操正和手下文武在正堂之中商议军情,亲兵忽然来报,赵王李子悔请曹操会话。 曹操展颜一笑,点头答应下来。 厚重的城门再一次打开,发出吱吱呀呀的声响,曹操带着一众文武,在五百骑兵的护卫下,出了洛阳城门,直奔对面的李重走去。让荀攸等人奇怪的是李重身边也有数百骑兵拱卫,但脸上却没什么杀意,一副奸计得逞的样子。 一见到曹操,李重就大笑道:“孟德兄不厚道啊,突袭虎牢,差点打了我一个措手不及,好厉害,好厉害……不知道如今孟德兄还有这样的本事吗?” 曹操仿佛早就预料到李重会这么问,信心满满地答道:“有啊,莫非子悔你还想见识一下吗?” 李重点头道:“想啊,希望孟德兄宝刀不老,锋利如初。” 说完这句话,曹操和李重都沉默下来,默默地看着对方,两人所带的文武对两人所说话语也觉得云山雾绕,高深莫测,都在心里暗暗的思索着,更不敢出言打扰二人,一时间战场上变得十分寂静,只有战马偶尔打个鼻响的声音。 过了好一会儿,曹操忽然抱拳道:“不送……” 李重闻言默默地调转马头,走了几步,这才沉声道:“子桓在洛阳么,在的话,让他与我叙叙旧,如何?” 说完话,李重带着一众骑兵头也不回的回转大营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