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九章 大明的变化 (第3/4页)
兴起了文人外迁任官的风气,那么以后的南洋地区,儒家大兴并不是梦了。 有儒家到南洋跟绿教打擂台,朱瞻基也不用担心南洋各国全面绿化,甚至还有可能将他们的生存土壤全部消除。 毛巡的到来,不仅带来了大明最近的消息,也给朱瞻基带来了他又多了几个孩子的消息,还有后宫嫔妃们给他写来的信。 不过朱瞻基并不是一个在乎男女情爱的人,这些消息也只是让他心情高兴了一番。 “李亮……” “奴婢在。” “将我侧后方那座小楼收拾出来,让毛中官安顿。” “金阔。” “老奴在。” “将我大明与南洋各国贸易货物与毛中官交接,并将银币与金币入库。除金币封存,银币全部在南洋各国兑换出去。” 南洋包括印度一带,都是盛产黄金而少白银。这里的人们更认同白银作为货币,因为一两黄金就能兑换十两白银,对他们来说,这是赚了。 而对大明来说,以十比一的比例用黄金来兑换白银看似亏本,因为大明现在国内的黄金和白银的兑换比例还是一比八。但是黄金产量低,白银产量高,长期来看,是值得的。 何况,现在的两边贸易更多是以货易货,就是亏一点,无非是贸易的利润少了百分之十多一点。但是相对百分之百,甚至是百分之两百的利润,亏一点也是划算的。 以后的石见银山会有几十亿两的白银出产,这对大明来说是一本万利。 只要南洋各国接受了以白银作为贸易货币,以后南洋的黄金就能源源不断地流入大明。 “刘万……” “奴婢在。” “唤大明银行的代表见驾……” 金阔一马当先带着毛巡来到了为他安排的小楼,面对毛巡,他并不需要刻意笼络。 从级别上来说,他是十二监,四局八司中的神宫监大太监,在如今的內监各衙门里面,已经是金字塔尖。 即便是从整个內监的权势方面来说,金阔他虽然比不上郑和,王彦,李谦这样的老牌太监首领,但是因为身为朱瞻基的代表,他的权势也不弱。 何况,现在他的手里还控制着东南各市舶司,而且掌管咨情司这个权力极大的衙门的提督孙林还是他的下属。 毛巡只是一个中官,虽然这次代表朱棣前来,在他面前也还不够看。 两人来到了小楼,金阔率先坐在了木椅上,才请毛巡坐了下来。“殿下在南洋雷厉风行,必然会触及一些人的利益,毛中官也不用只报喜不报忧,一些当着殿下不好开口的话,对我直说无妨。” 毛巡抱拳说道:“太监多虑了,陛下以前是没有见到南洋的利益的,纵使各国在应天府花钱买了一些关系,也不敢挑拨陛下与殿下的爷孙关系。 不过殿下如此出风头,那些文官们也的确有些担忧,最近的朝会上,不少人或明或暗,都说了些殿下风头太劲的酸话。 关键是太子殿下从北平回来,如今风头正劲,一些人难免会做一些小动作。 如今这委派秀才到南洋为官,就是这些文臣们所为,这也是为了想要从太孙殿下手里抢权。” 金阔却很清楚,朱瞻基不仅不怕文官们来南洋抢权,反而对这件事是持支持态度的。 文官们怕殿下在南洋一家独大,但是殿下却根本没有把南洋各国放在眼里。对文官们这样的行为,简直是求之不得。 文官们想要用温和手段来拉拢人心,却不知道,这里的宗教势力才是朱瞻基担忧的,他们主动出头,吸引绿教的敌意,对殿下来说是一件好事。 金阔当然不会把这些话直接说出来,而是又转移了话题说道:“陛下年事已老,太子殿下龙体欠佳,太孙殿下才是我们这些人的希望。今次出海,殿下不在朝中,一些事还需要我们主动担当起来。” 毛巡点头应道:“太监勿忧,今次出海,下官亦得王太监托话,请殿下放心,这银行和工业区,大家伙儿都会替殿下好好守着,不会让人糟践了。” 除了海军,一个银行,一个工业区,这是朱瞻基目前摆在明面上的势力和基础。 海军的势力太大,只有朱棣能影响到朱瞻基的基础,但是这两个地方,其他人可以下手的地方就多了。 毛巡口中的王太监,就是现在內监第一人的王彦,他是司礼监的大太监,不仅是所有太监的首领,也是毛巡的直接上司。 金阔当然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