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七章 出兵休达 (第3/4页)
的精美瓷器,他们这些人一个个都疯了。从唐宋开始,东方的瓷器就已经开始向西方售卖,不过能够出口的大多不是景德镇的瓷器,而是以福建的青瓷为主。即便如此,这样的瓷器对西方来说依旧是无上的精品。因为一直到现在,西方人的器具依旧是以陶器为主。而朱瞻基用来请客的瓷器,都是皇宫御用,跟量产的百姓用的瓷器差别可就大了。以至于不少人吃了盘子里的菜,把盘子舔干净,还要把盘子揣走。朱瞻基可不会跟他们讲究国际礼仪,他本来就是要装比来的,目的是建立大明高高在上的国际形象。所以吃饭的时候他就直接下令,每个人都不能偷盗碗碟。来做客的毕竟是贵族和官员,还是要点脸的。他们不好意思偷碗碟,却因为朱瞻基没有强调酒杯,所以他们每个人离开的时候,酒杯都被揣进了怀里,就连奥斯曼三世也不例外。这让朱瞻基觉得哭笑不得,但是也真正明白了这个时代的西方,对各种物资的需求有多大。以马林为例,他们整个国家都只有一口铁锅,连奥斯曼三世都还是在去圣城朝拜的时候,见识到了铁锅,才耗费重金买了一口。这口铁锅被他视为珍宝,除了他自己,谁也不能用。而马林因为位于北非,与欧洲只隔了一个海峡,他们与西方一样,并不是没有“铁锅”。只不过他们的锅,与其说是一口锅,不如说是一个铁鼎,只能煮汤,不能炒菜。这样一口铁锅,可不是普通人能消费的起的。西方少铁,炼制更是艰难,铁价昂贵。只有大贵族们才能耗费巨资,舍得用几百斤的铁来打造一口铁锅。贵族的子女继承遗产的时候,为了一口这笨重的铁鼎,都能把脑浆打出来。他们的百姓没有铁锅怎么做饭呢?除了用陶罐,就是用石头。没错,就是用石头。他们除了直接烧烤,还会在石头上面烤制面饼。所以整个西方,不是不吃米饭,他们根本没有吃米饭的条件。根据通事们的介绍,如今的欧洲各国,他们差不多一个镇,才舍得用铁打造一个烤箱,然后用这个铁箱,为全镇的人烤面包。东方在一千年以前就会下面条,蒸包子,但是因为西方没有锅,他们不会烧热水,不会蒸包子,只会烤面包。这种面包跟后世那种发酵过还加入白糖奶油的松软面包根本不是一回事,而是近似于压缩饼干的一种无酵饼,又干又硬又磕牙。精品黑面包,一般是用小麦粉混杂大量的麸皮烤制而成,而普通黑面包,会加入木屑,因为加入木屑更耐饿。黑面包的天下闻名之处,就是在于可以当武器使用。中世纪的编年史上,多次记录了没出息的笨盗贼潜入穷苦农民家里盗窃,但却不幸殒命于家庭主妇的黑面包之下的囧事。而当中世纪的家庭矛盾生时,更有无数男子汉死于悍妇的黑面包攻击,这在欧洲的历史书里面发生的不是一起两起,而是一种社会现象啊!所以这东西的味道,是根本无法想象的。除了刚烤出来的时候,能直接下肚,其他的时候,想吃这种面包,要放进瓦罐里面用水煮,才能咽的下去。但是一个小镇才一个烤箱,所以大部分人就只能吃干面包。洗澡也是同样的道理,大明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一口锅,可以烧热水来洗澡。他们却因为没有铁锅,想要烧水非常艰难,所以干脆都不洗澡。这就是作为近代文明发源地的欧洲的现状,文艺复兴才刚开始,他们的人民还如同生活在原始社会之中啊!朱瞻基不无得意地想:既然你们依旧如此落后,就来沐浴我大明文明的荣光吧!奥斯曼三世一直在见到大明舰队后的第九天,也就是谈判结束后的第三天,脑子才变得平静下来。大明给了他太多的惊奇,惊奇太多,让他连续多日都不能冷静面对眼前的一切。大明的好东西太多了,他们根本没有物资跟对方交换那些好东西。别的不说,被他视若珍宝的薄铁锅,大明就装了半船。他们一个士兵的享受,似乎都要比他这个国王更奢侈。最少,他喝的茶叶,都是波斯人种植的高山苦茶,即便是劣茶,对他来说都是奢侈品,一天只敢喝一杯。而一个大明士兵,都能尽情享受那香浓的好茶,这对他来说,是以前根本不能想象的。他舍不得穿的丝绸,许多士兵身上也穿的有,这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