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13章 搅乱大辽 (第2/2页)
下去。丁峰却耗不下去。 最后的结果只有一条,那就是丁峰要撤军。 丁峰看着整个大辽国,到处都燃起了战火,他知道进攻西宁国已经无望了,顿时上书给了大辽国皇帝,让他取消进攻西宁的计划。 如今到了这种局面,大辽国皇帝也只能咬着牙,点头同意了撤军。 在皇帝的眼里,撤军只是暂时的,西宁这块肥肉,他早晚也要坑下来。 可是如今的大辽国已经大厦将倾,皇帝实在没有精力再去想进攻西宁的事情了。 丁峰的大军犹如潮水一般褪去,葛岩并没有乘胜追击。其实葛岩完有实力继续进攻,可是如今葛岩觉得还不是时候。 大辽国虽然风雨飘摇,可是这个国家实在太巨大了。西宁国的实力,防御足够,可是如果要进攻,还是有些不够分量。 此时距离夏收,还有接近两个月的时间。 这次夏收,才是决定大辽国生死的关键一局。葛岩决定暂时隐忍,而降进攻的时间定在了夏收前后。 葛岩的目标是资源,而不是攻下多少座城池。 去农间地头收稻子,似乎比攻城要容易很多很多。 葛岩的目标极为明确,也开始提早做着准备。 葛岩旗下的几大势力,也在暗暗为这次夏收抢粮食,积聚着力量。 葛岩并不知道,此时远在北方的蒙古和大琻,也在等着大辽国的夏收。经历了一整个冬天,北方的游牧民族日子已经相当难过了。 况且大琻和蒙古,还爆了两三场大规模的战役,双方各有损伤,此时两国有了默契,已经休战。目前大辽国的夏收,就成了蒙古和大琻眼里的肥羊。 大辽国境内的剿匪行动,依旧还在紧锣密鼓,时间一天天的过去,转眼间一个月过去了。 大辽国境内的粮食变得越来越紧缺,就连剿匪的军粮,都已经到了捉襟见肘的地步。 让那些大辽国的战士们饿着肚子打仗,似乎听起来十分的荒唐。 可这一切就是生在大辽国朝廷。 如今西宁没有粮食流入大辽国,大辽国已经失去了唯一的外援,粮食价格更是水涨船高。 葛岩通过黑市,不断的将粮食从西宁,输入到了大辽国,然后用每石足足一两二的天大高价出售。 葛岩这边不停的赚这钱,西宁却是荷包越来越鼓。 整个大辽国的剿匪,正是因为有葛岩不停的从中作梗,根本就没有任何的变化。 匪兵越来越强,官军似乎却越来越弱。 无数吃不上饭的穷人,纷纷加入了起义军里面。他们有些人放弃了田间地头的收成,一心只想在富贵人家那里抢到眼下的救命粮。 如果撑不到两个月之后,一切都是枉然,被饿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 对于整个大辽国而言,眼前的这次夏收,简直就是整个国家的希望。 他们也意识到了夏收粮食关乎生死存亡的问题,于是乎派出大量的军队,守住了那些产量的大地方。 只要有了这些地方,或许大辽国有翻身的机会。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